今年上半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1起337调查,案件数量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数量的总和;另外,还有3起337调查案件处于立案审查阶段。这是
江苏钢管调查员7月19日从商务部发布会上获悉的。
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针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
根据USITC的统计数据,在1995年至2015年期间,针对中国内地企业的“337调查”案有196件,占总立案数的30%。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
江苏钢管调查员,337调查重点是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但美国对中国的337调查明显存在滥用的情况,其实质依然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
今年5月以来,USITC宣布对中国输美碳钢产品发起337调查,调查涉及宝钢、首钢、武钢等中国钢铁企业以及美国分公司共计40家企业。根据调查程序,美方一旦裁定企业有违规行为,相关产品或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作为原告的美国钢铁公司指控中方公司的部分碳钢、合金钢产品在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中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指控包括三项内容:第一,操纵价格、产量和出口量;第二,侵占及使用美国钢铁公司的商业秘密;第三,原产地或制造商标识虚假。
美国“337调查”主要针对的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而钢铁产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不存在所谓的知识产权纠纷。“美国和中国一样,也存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但美国对世界经济没有完全复苏、钢铁需求疲软选择性忽视,而把本国钢铁需求过剩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这明显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多种钢材产品展开贸易保护措施,包括热轧卷板、中厚板、螺纹钢等多种钢材品种均出口困难。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美国曾是中国第二大钢铁出口市场,我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540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2.6%。
2015年,中国累计向美国出口钢材242万吨,涉及金额28.49亿美元。按照美方统计,2015年我国对美出口涉案产品仅6.6万吨,涉及金额7026万美元,占美该产品进口总量和总金额比重分别为6%和8%。
近年来,美国在钢铁领域对中国钢铁产品共发起了46起贸易救济调查,对中国钢铁产品一直采取极不公平的政策,人为抬高税率,导致2015年中国对美出口的钢铁量仅200多万吨。美国在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基础上,又启动337调查,这属于重复救济,滥用贸易限制措施。
据央视媒体报道,在已经判决的47起案件当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平均值26%,有的企业即便赢了官司,也因为高昂诉讼费输掉了美国市场。
比如2003年的电池337案件当中,诉讼费达到300万美元,相当于当年我国电池行业出口利润总额。2005年橡胶助剂337案件当中,中国企业共赔偿支付了2000万美元。
据
江苏钢管检测员指出,
近几年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如果说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也是雪上加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
白明告诉调查员,发起调查的一方,肯定是掌握一定证据的,中国企业作为应诉方,面对的却是原告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在应诉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成本。有些企业不战而退,也是出于这方面原因。”
白明表示,“中国入世15周年,市场经济地位越加巩固,西方国家再以反倾销、反补贴来制约中国,很有可能在反倾销国的问题上扯皮,所以干脆从司法层面以337调查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制造贸易壁垒。”
在此次发布会现场,沈丹阳再次提到了刚刚召开的G20会议就推动贸易便利化所作出的努力,与会各方就推进实施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承诺发挥表率作用。
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再次重申了关于维持现状和撤销已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并将承诺延长至2018年底。这也是为什么中方一再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强调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无助于各国经济恢复和提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