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或因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得以加速。
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励)补(贴)。“这个奖补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的安置。
据
江苏钢管厂检测员检测,在1月4日在太原召开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央财政将出资1000亿元,以地方政府配资的方式,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
2006年至今,中国煤炭产能不断增加,但近年煤炭需求却在不断下降,供过于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中国煤炭报》报道称,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过剩17.48亿吨。
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国有煤炭企业由去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控制煤炭产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1月9日,在煤科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志敏表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达到57亿吨。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为39亿吨,停产煤矿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约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
中央对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退出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的审理。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措施。“要尽可能多的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并认真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李朴民说。
虽然用市场倒逼产能退出已经成为共识,但不少处于濒临破产的煤炭企业,仍寄希望于政府出台煤炭行业最低限价来改变困境。
不过,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煤炭最低限价政策的效果。分析师邓舜指出,煤炭行业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化程度,“供需关系决定一切。”他说。
“出台煤炭行业最低限价,显然与近期中央强调的供应侧改革、通过市场倒逼产能退出背道而驰的,”邓舜表示,“出台煤炭最低限价措施的难度非常大,最终可能还是以强调煤电长协合同的价格和执行力度为主。”
李朴民给出四大具体做法:一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主动退出过剩产能;二是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三是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或减量化环保搬迁;四是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还应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依法解决兼并重组、产能退出的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等问题。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等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保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